2)分布式能源接入将新增年均百亿市场,主要集中在分布式能源并网所需二次设备和风电接入所需SVG。
浙江公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乘风说。而到9月底,这个容量被直接提升至15GW。
因为光伏的市场从开始到现在从来就没有停止增长。来自浙江省能源局的最新信息显示,受欧美双反调查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光伏产业产值仅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1%。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对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立案。浙江作为仅次于江苏的国内第二光伏制造大省,自然也不能幸免。双反引发行业亏损先是美国双反,再是欧盟跟进,现在连与我国光伏产品贸易额只有16亿元的印度也跟着加入了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大军。
同质化的结果便是带来简单的竞争方式,大打价格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市场竞争的唯一方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光伏产业毛利-5%,前三季度全省光伏企业总亏损约30亿元,今年全省光伏企业行业亏损面将达到80%。第二个层面指的是做EPC(即设计、采购、施工,近似工程总承包),主要是一些央企,包括电力设计院以及专业工程公司从事该项业务。
另据统计,2012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资金130亿元,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国内应用的总规模达到5.2吉瓦。电站运营亏损几乎是必然结果。苏维利显得不以为然:制造企业做电站会让自己的日子寒上加寒。几乎在王兴华踏入光伏行业之时,远在河北的一位名叫苏维利的年轻人成立了一家专注于终端市场的光伏企业天华阳光。
但是,超出9分钱的额外补贴必须向中央财政部门申请,这意味着同时必须拿到AU执照。另一方面,即便是采用BOT模式依靠卖电站获利也会遇到类似问题。
越往下游走,各种隐性壁垒越多,更易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在王兴华和苏维利之后,一些大型光伏制造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下游,大举投资光伏电站项目。面对光伏制造企业对终端市场高涨的热情。这又包括IPP(即独立电站运营商)和BOT(即建设-经营-转让,俗称卖电站)两种模式。
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其中就包括海润光伏(5.49,0.00,0.00%)在罗马尼亚投资建设122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以及聚能硅业在意大利和希腊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欧美等传统光伏市场增长的同时,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的需求也逐渐开始爆发。当前特变电工(6.38,0.06,0.95%)也有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该领域的趋势。这些情况当地律师是不会告诉企业的。
在这位高管看来,在国内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具有电站运营能力,难以预测的因素非常之多,如果没有人买电站,资金回笼很成问题。对此,国内某光伏制造巨头高管亦表示认同:电站真的不太好做。
在德国,电站投资者只需跟电力公司签订购电协议即可,与这种单轨体制不同,意大利采取补贴双轨制。除了欧洲,最近炙手可热的日本市场也不是一块容易下口的骨头。
在他看来,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除了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以及灵活的销售策略之外,更重要的是选择了一条向下游发展注重终端市场的战略路线,他将中盛光电定义为一站式太阳能电力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亲自去视察了那条河一条抬腿就能迈过去的杂草丛生的小沟,已经20年没有水。苏维利介绍说,所谓的终端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不过,作为过来人,苏维利似乎对此仍然持极为谨慎的态度。而在苏维利看来,中盛光电仍然是一个制造企业,只不过是以EPC业务带动组件销售罢了:你去看看他的财务报表就知道了,主营业务收入还是来自光伏组件制造销售。2008年苏维利刚到西班牙做电站时,电站即将并网了,却被当地政府的河道管理部门告知上网电线要穿越一条河,这是不被允许的。
但不能因噎废食,决策层的决心成为关键性因素。加上今年5月已经公布的1.71吉瓦的第一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合计全年项目规模达4.54吉瓦,略高于之前预期。
触角伸向终端像其他企业一样,王兴华于2005年杀入光伏行业之初,也主要从事硅片、电池及组件制造业务,在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之后,他意识到走买设备、扩大再生产的大众化路子不可持续,于是逐渐将目光投向门槛较高的终端市场。也许是受到上述利好因素刺激,国内很多光伏制造企业摩拳擦掌,远涉重洋,奔赴海外掘金光伏电站。
作为昔日风光无限的行业龙头尚德早在2009年就开始大举向下游迈进,在青海、宁夏、陕西、四川等省区跑马圈地,大肆投资光伏电站项目。据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介绍,海外电站建设市场仍以每年10%的速度扩容。
一方面,如果投资电站依靠卖电来获取收益,一般需要8至12年才能收回成本,即便是消化了自身产能,也不过是将产品存放地点由库房转移到了电站罢了,销售业绩不能得到确认,短期无法盈利,还要追加投资,这对财务状况本已吃紧的制造企业而言,显然是雪上加霜。国内市场仍不明朗为了救市,上至国家部委下至电网企业都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措施。第三个层面指的是作为业主投资电站。只有DIA执照,没有AU执照,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没有相应预算,企业自然也得不到补贴。
苏维利说:而天华阳光选择和当地企业合作,在9月份进行的日本大型地面电站项目招标中,天华阳光中标22个,位列前三。我当时思考的结果是,未来利润高地应该在下游市场,自己可以利用在制造企业的人脉,取得低价且稳定的货源。
一个电站项目从选址开始到建设运营就会经历来自土地审批、工程质量检验等各方面的复杂法律程序,起码需要两年才能转让出去,这就意味着企业两年没有销售收入,而项目还要占用现金流。凶险的海外掘金路虽然受债务危机影响,欧美等国相继削减光伏发电补贴,但是因为光伏组件价格持续走低,电站建设成本也随之大幅下降,受益于此,欧洲发达国家业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
一些国内企业去意大利买执照的时候,结果只拿到了地方的DIA执照,据此可以获得项目上网权利并可以从电力公司得到9分钱电费。我们测算过,做一个3兆瓦的电站相当于卖掉15兆瓦的组件,利润率明显高于单纯卖组件。
其中,尚德宁夏石嘴山第一期10兆瓦项目更成为中国第一个并网发电的大型地面电站项目业内人士称,靠着正在试验中的产品竟取得高达数十倍业绩增长的重大突破,外界的人看来是神话,业内的人看就是个笑话。高纯石英砂业绩大跃进太平洋石英募投项目为:序号、项目、拟投入金额1 高纯石英管、石英棒项目2.82亿2 高纯石英砂精细加工项目1.83亿3 技术中心项目0.45亿合计5.14亿经调查,其高达1.83亿元的太平洋石英高纯石英砂项目确有蹊跷之处。对于相关问题,记者将继续予以追踪报道,请读者继续予以关注。
日前,有业内人士日前向本刊投诉称,太平洋石英募投项目之一高纯石英砂项目有造假嫌疑,而其招股书中所列的高纯石英砂客户多属伪造,甚至其中数家企业早在数年前就已停止光伏项目,更遑论进口高纯石英砂了。2009年,公司高纯石英砂营业收入仅为172.02万元,而其大客户仅有一家,即锦州泰峰石英制造有限公司,采购额为169.54万元,占该项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98.56%。
该人士质疑,太平洋石英用伪造客户和市场的方法来包装募投项目可行性,这是明目张胆的造假,希望证监会及相关部门予以彻查。见一斑可窥全豹,太平洋为何伪造客户,其司马昭之心,可谓路人皆知了。
环保疑云待解从全国范围来讲,江苏东海县是石英原料的主产区,位于此地的太平洋石英生存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但是其发展却与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概念相悖。而众所周知2009年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全行业进入一段较长时间的恢复调整期,为何太平洋石英的高纯石英砂业务却正于此刻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值得深思。